盗墓笔记之云顶天宫出现的东西(盗墓笔记云顶天宫为什么不播)
《盗墓笔记》这部小说应该是属于科幻类小说,里面奇奇怪怪的生物实在是太多了,相信很多人在看书的时候都在想,这些东西在现实世界中是不是真的存在啊。下面小编给各位读者整理一下盗笔里各个怪物,以及哪些在现实中确实存在。
盗墓笔记
在第一部《七星鲁王宫》水里个儿很大很凶猛的尸鳖,曾经一度给我留下了阴影,尸鳖是群居性生物,攻击性和杀伤力都十分恐怕,转眼就能让人变成一堆白骨。虽然现实里是不存在尸鳖这种神奇的物种,不过这东西在现实中还是有原型的,而且很常见,那就是田鳖。
盗笔里的尸鳖
田鳖又叫负子蝽,在我国分布广泛,头部小,身体扁阔,生活在水中,呼吸管在腹部的末端,以水中的小鱼小虫为食,要注意的是,这田鳖脾气不好,十分凶猛,大田鳖最大可长到13厘米,普通为8至10厘米,大的田鳖凶起来连蛇都敢杀,田鳖常用伏击进行捕猎,用镰刀一般的前肢压住猎物,当它咬到猎物时,会快速向猎物体内注射一种可以溶解组织的酶,就像是变蝇人吐出来的酸一样,然后吸食液体。
现实中的田鳖
被田鳖咬到还是很疼的,看到了记得绕着走,当然还有一群屹立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看到田鳖,特别是大田鳖就两眼放光,号称什么都敢吃的广东人把大田鳖叫做“桂花蝉”,因为它有股桂花的香味,听说吃起来像廋肉,可以清蒸、煎炒和卤,吃完以后手都是香的。
被煮熟的田鳖
第二部《西沙海底墓》里的出现的海猴子和禁婆,这两种怪物就不用说了,只存在于传说和想象中,现实中压根就没有。
禁婆
第三部《秦岭神树》里面的哲罗鱼,哲罗鱼又叫哲罗鲑,属于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类,最大鳞小牙尖体型大,一般个体在六斤以上,大者可以达到100多斤,伸长在1米以上,但曾经有发现长达4米重180斤的个体。
盗笔里吃人的哲罗鲑
《走进科学》曾经讲到的新疆喀纳斯湖水怪,被生物学家认为就是巨型变异的哲罗鲑,哲罗鱼非常贪食,是淡水鱼最凶猛的鱼种之一,游动速度较快,善于追捕猎食鱼类,觅食时间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由深水游至浅水岸边,捕食鱼类或水中活动的蛇类、蛙类、鼠类和水鸟类等,其他时间多潜伏在溪流两岸有荫蔽的水底。哲罗鱼当然也能吃,但现在野生哲罗鱼很少见,同属折箩鲑系的远东哲罗鱼在《动物之森》里被视为欧皇的象征,也证明了这一物种的稀有程度。
现实中的哲罗鲑
第三部里还有一种神奇的生物叫烛九阴,《山海经·大荒北经》里有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面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水是竭,是烛九阴,是谓烛龙。”虽然《盗墓笔记》里描述得有模有样,说古人用烛九阴的油脂做成蜡烛,不过它仅仅存在与传说中,现实里是不存在的。
传说中的烛九阴
第四部《云顶天宫》里的神奇生物可就太多了,比如人面鸟、口中猴,还有巨大的发光蚰蜒,剧情紧张刺激,画面感太强。首先是人面鸟,它的原型是草鸮,长了张心型脸,猛地一看,像是人脸一样,草鸮和其他猛禽一样,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叫声响亮刺耳,白天睡大觉,夜间出来觅食,个头不大,但是很凶,千万别招惹,而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咱也惹不起。
现实中的人面鸟
其次是口中猴这种玄乎其神的寄生物种,在现实中当然是不存在的,不过大蚰蜒真的有,而且很普遍,蚰蜒又叫钱串子、千足虫,成年蚰蜒伸长约25至50毫米,背板上有硬壳,蚰蜒的15对足很长且脆弱,靠近头部的足比较短,沿着向尾部的顺序,这些足依次变长,最后一对足最长,被称为肛足,蚰蜒众多的足在移动是互相配合,使其能以极快的速度在墙壁、天花板、地面和草丛中移动,速度最快可以达到每秒15个身长,最高可以承受从15个身长的高度跌落而不受伤。
传说中的口中猴
蚰蜒喜欢生活在湿冷的地方,多生活在大石头和石缝中,木材堆和枯叶堆。蚰蜒还有个爱好,就是喜欢钻洞,所以如果人不注意就会导致蚰蜒入耳,导致发生耳膜炎一类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医治的话,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而且蚰蜒本身也有毒,不但是蚰蜒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喜欢吃蟑螂。
现实中的蚰蜒
第五部《蛇沼鬼城》里的鸡冠蛇,鸡冠蛇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和古籍记载的一种虚构生物,在中国东部、南部地区都有鸡冠蛇的传说,民间传说认为,鸡冠蛇长有类似公鸡的肉冠,身长尺余,体色不一,可直立上身,该蛇剧毒无比,遍及中国大江南北的森林、墓地等,传说里倒是没有提及到鸡冠蛇会学人说话。
传说中的鸡冠蛇
鸡冠蛇并没有生物学标本,也没有确切的影像图片资料及科学的文字记载,所以它是不折不扣的幻想产物。但在现实中,变色树蜥的俗名也叫鸡冠蛇,但是和小说里的鸡冠蛇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品种。
现实中的变色树蜥
第六部《阴山古楼》里的猞猁,猞猁是猫科动物,也被称为山猫,现存四种,分别是欧亚猞猁、伊比利亚猞猁、短尾猫和加拿大猞猁。别看它们长的像巨型可爱的大猫咪,千万不要有大胆的想法,它还有一个外号:“牢底坐穿兽”,猞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个人随意饲养是会出大事的。
猞猁
猞猁皮毛是重要毛皮资源,大量猎杀导致猞猁数量锐减。1980年虽然已经将猞猁划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偷猎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人为开采森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使猞猁的宜居地减少,如今已经很难看到猞猁的足迹。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将猞猁当作害兽,广泛捕杀,原因不仅仅是它们威胁家畜,无知的宗教信徒将猞猁臆想为是魔鬼“撒旦”的象征,就因为它们耳朵上长了一撮毛,一会说山羊是魔鬼,一会说猞猁是魔。
猞猁
还有很多怪物都能从现实中找到原型,不得不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好了,本期的讲解就到这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哦,我将在后续一一与大家分享盗墓笔记里的未解秘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