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北生活视角网 >> 社会 >> 文章正文

海霸王一批虾味饺子过氧化值超标 因原料造假被罚款40多万元

发布于:2020-12-14 被浏览:2324次

新京报(记者郭铁)四川省市场监督局近日公布40批不合格食品,其中成都海霸王食品有限公司委托名义上的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速冻虾饺(100克/袋,2020年7月17日),检测出的过氧化值为0.82克/100克,超标最高限量228%。

据四川省市场监督局介绍,过氧化值是表示产品中油脂和脂肪酸氧化程度的指标,是1公斤样品中的活性氧含量,用于表征样品是否因氧化而变质。不合格虾饺的标注标准为SB/T 10379。根据该标准,速冻调理肉制品中的过氧化值 0.25 g/100 g,速冻调理肉制品中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厂家使用了质量劣化的原辅料,导致过氧化值偏高,或者是产品的运输和储存条件不达标。

天空调查显示,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持有成都海霸王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疑似实际控制人为英属开曼群岛海霸王国际集团。根据官网信息,海霸王国际集团集餐饮、速冻食品、地产、酒店、贸易物流于一体。1994年底,正式进入中国大陆,投资数亿美元成立了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温莎堡海霸王餐饮娱乐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年生产速冻食品15万多吨,在中国设有40家分公司。其中,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拥有30多条食品生产线和4个大型生产基地。

针对抽检不合格,海霸王食品相关负责人12月14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不合格产品可能是经销商在产品运输过程中态度冷淡造成的,相关批次产品已经加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海霸王今年第二次检测出食品安全问题。今年8月27日,临沧市市场监督局通报,成都海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白菜猪肉饺子(500g/袋,2020/03/28)抽检不合格。

曾因原料作假被罚40余万元

2016年,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对广州市场常见的17个品牌的30批冷冻肉丸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乌贼丸中,检出猪源和鸡源成分

据同年11月媒体报道,2016年3月21日至4月25日,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员对“海霸王”去皮牛肉丸、虾片等9批冷冻食品进行抽查,结果均不合格。其中一批去皮牛肉丸未检出牛源性成分;一批去皮牛肉丸未检出牛源性成分,但检出鸭源性成分,一批牛肉丸检出鸭源性成分;在三批虾脆片中检测到鸭源性成分和猪源性成分。

在成都海霸王食品有限公司原料冷冻仓库,执法人员发现冷冻杂油(伊赛牛肉)和鸭脖皮原料,对9批不合格产品发出整改通知书和召回通知书。但所有相关不合格产品都已销往终端市场,无法召回。监管部门对该公司共罚款40.44万元。

新京报记者郭铁

编辑朱凤兰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