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加班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正在挤进体制
然而,对“外部世界”再多的好奇也无法抵挡住生命带来的暴击。除了加班之外,面试时隐约可见的性别歧视,以及下班后总是需要担心的“被解雇”,已经成为年轻人面临就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
文 王大胆
逃离“996”、捧上“铁饭碗”,这一届的年轻人真的不想再为工作“拼命”了。
2020年11月29日下午5点,小林走出考场。她在考场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默默地对自己说:“参与很重要。”
小林是广州某211大学的二年级研究生。她毕业时不打算参加公务员考试(以下简称“考公”)。但近年来,她频频在新闻中看到关于996的报道,已经工作的同学抱怨公司“事多钱少”,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转向考公大军。小林突然觉得公务员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离开考场后,小林知道自己今年考不上了。但接下来,她会努力尽快上岸(指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工作)。
考生们正在考场外等待入场。土元/涂画教育
国家公务员局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157.6万人通过资格考试,平均竞争率为61: 1。2016年这个数字是139.46万,平均竞争比例只有33: 1。
短短四年,考公务员的难度翻了一番。即便如此,仍有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试图挤进这个体系。逃离“996”,拿下“铁饭碗”,今年的年轻人真的不想再“努力”了。
高雄木桥越来越拥挤了
北京大学2019年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在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的2822名毕业生中,进入体制内的(一般指公务员、国有企业设立中的员工或国家管理的家庭成员等。谁代表国家权力或依靠国有资产获得收入。)在职毕业生比例超过75%。益普索发布的《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中,近一半的留学生回国后在系统工作,其中21%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5%在国有企业工作。
曾经是“二等生”主战场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一等”大学毕业生和留学生的首选。
小林对这种变化深有体会。因为重视体制内的稳定,她身边很多同学入学时都把公考作为就业的首选,研究生七七就是其中之一。
受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影响,七七对公务员稳定的工作环境非常兴奋。同时她还“询问”说,这几年体制内的工资福利都在不断提高,各种福利都很好。“我主要考虑的是,如果你想快速、高效、稳定地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扎根,考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各地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一直很神秘,但网上体制内不乏出来“表明自己观点”的人。来源/知乎
从官方发布渠道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年薪为90501元,比上年增长9.8%,全国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年薪为53604元,比上年增长8.1%。
连体制外的薪酬待遇都比不上体制内。体制内谁不想说“真香”?
考公,独木桥,越来越挤了。
逃离“996”的年轻人
“早上9点开始工作,每天0点下班,连续工作7天。”这是周晓在一家国企设计院实习的日子。三个月的实习之后,周晓再也不想经历这种无休止的加班。权衡之后,他一头扎进了考公的军队。“死了还是很重要的。”周晓笑着说道。
关于“996”最早的说法是“一周工作六天,上午9点到9点”的工作制度,但今天已经演变成加班文化。各大公司先后推出了所谓的健身房、9点后打车报销、晚餐报销等员工护理制度,无形中塑造了“996”的加班文化。
今天,“996”的发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没有“996”的生活不是完整的生活”成了农民工日常的调侃。
然而,对“996”工作制度的吐槽由来已久,并多次在微博上引发公众讨论。今年4月,马云在阿里内部交流活动中提到的“996财富报论”,将这种不合理的加班制度推到了风口浪尖。
“今天这些中国BAT公司能996,我觉得是我们修来的福气。”/来源:微信“第一财经”
其实“996”并不仅仅存在于大互联网公司,中小企业的加班现象也非常普遍。
今年年中,即将毕业的邢星找到了一份在连锁餐厅做新媒体运营的实习工作。他以为实习会比较轻松,没想到实习的工作这么多。加班是常态。
“我想不通为什么领导总是安排晚上的工作,也想不通为什么要为这样的公司加班。”星星说。
在明星眼里,很多加班都是无效的。这种正常的加班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不合理的加班是一种病态行为,不值得为此付出代价。不能接受无效加班的明星也决定考。“虽然制度不容易,但至少他们不会忙到迷失自我。”。
被加班压垮的年轻人。资料来源:pexels
除了无休止的加班,体制外的不稳定也在把年轻人推向体制内。
2020年,许多企业将受到疫情的重创,今年春天裁员不再罕见。
孟晓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她看到一个同事被叫进了人事处,然后收拾东西走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许多同事相继“辞职”。在这样的环境下,孟晓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脑子里满是:“下一个不会是我。”
孟晓很幸运,她保持年轻。随着疫情的减弱和公司业务的恢复,裁员的压力暂时消失了。但孟晓不想承受患得患失的紧张,决定一边工作一边备考。
相对于民营企业的加班、35岁退休“潜规则”、职场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公务员的稳定、不低的工资、完善的福利制度在当今风险社会越来越显得珍贵。
挤进体制内已经成为每个想逃离“996”的年轻人的最佳选择。
求稳定不努力
有多少人在使用“枯燥单一的工作内容,看未来,平淡的生活”这句话的时候不愿意进入系统?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多少人梦想过生活?
然而,对“外部世界”再多的好奇也无法抵挡住生命带来的暴击。除了加班之外,面试时隐约可见的性别歧视,以及下班后总是需要担心的“被解雇”,都成为年轻人面临就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
“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我得加班。”资料来源:pexels
“公积金高,福利制度完善,我不用担心怀孕会影响工作。这些简单的要求很多企业都很难做到,那我为什么不选择公务员呢?”团体说。
寻求稳定的不仅仅是女性;男人也有同样的想法。
周晓最近一直在家乡附近的选调生准备考试。他希望能顺利进入体制,和家乡的女朋友安定下来。他相信在体制内稳定的生活,不仅能让他照顾家庭,还能有自己的生活。
稳定是年轻人逃避“996”的初衷,但不代表他们真的不想努力。
今年是基层公务员小光工作的第三年。在那个县城,小光除了每天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外,还负责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即使在工作时间之外,只要接到人民群众的电话,就应该立即解决。“钱少工作多没关系。基层工作还是挺累的,有一股激情支撑。”轻笑着说道。
偶尔,在朋友圈,小光抱怨加班到深夜,但更重要的是,她在分享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它真的能帮助到一些人,让我觉得很有意义。”小光对他目前的工作条件非常满意。
其实体制内外都只是一份工作。只有当这份工作既不能让你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又对你的健康构成威胁时,那么逃避才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逃避不代表不努力,更不代表逃避。
不是今年的年轻人不想更努力,而是不再把工作当成寻找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春天的花香,夏天的烈日,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雨雪,只有当我们有时间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时,生活才能被称为生活。
如果没有时间去寻找更好的生活,努力的意义是什么?资料来源:pexels
当高强度的工作每天都在消耗年轻人的工作热情时,年轻人的生活空间不断被工作挤压,如何在无休止的工作中看到生活的美好?
年轻人不想日复一日地坐在车站前,甚至不能欣赏窗外的星星。毕竟除了地上的六便士,头顶上的月亮也很珍贵。
(应受访者要求,所有文本均为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