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求救电话突然挂断 急救队“挨家挨户找人”终于找到了!
正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华
记者黄睿张洋
“当我接到120公共汽车的电话时,救援人员在打通求救电话后停下了。按照门牌号找,地址不存在?"
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急诊科护士罗远,以生死的速度回忆起抢救经过,依然感到紧张。最近,罗源护士经历了一次“艰难”的急救之旅。寻求帮助的62岁老人没有给出确切的地址,但他的电话被切断了。他找到了一个可疑的地址,但“没有找到这样的人”。
经过王鹏飞医生、罗源护士、居委会和医院急诊科民警的共同努力,1小时3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因中风倒地的老人。
患者被发现,送往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照片由医院提供
求救电话突然挂断,应急小组“挨家挨户找人”
2020年12月26日,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急诊科,患者姓名一栏写着“未知”二字。经过进一步了解,120指挥部接到求救电话时,救援人员还没把情况解释清楚就赶紧挂了,然后电话就停了。因为救助者声音模糊,接线员只录了一个疑似地址。
接到命令后,应急部门立即派出应急小组到疑似地址进行救援。
据急诊科的王鹏飞说,到达接线员记录的路段后,急救小组迅速按门牌号搜索,询问附近居民,发现门牌号“根本不存在”!
经过联系,120总部通过电话定位在越秀区盘溪酒家和荔湾湖之间的几个位置。“一开始我还挺平静的。当我发现地址不存在,那么多住户都不好找的时候,我开始担心。我以为救助者可能已经失去知觉,情况危急,于是大家开始沿着小区挨家挨户寻找。”王鹏飞说。
一边挨家挨户敲门确认,一边动员邻居去找。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救援行动陷入了困境。
居委会出动了目标,一个微信发现了线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救援队开始对救援者的身体状况感到焦虑和担忧。为了扩大调查范围,应急人员联系了当地居委会。居委会了解情况后,立即带领急救队前往小区内两个独居老人的住处,但两人都不是求援的病人。
就在救援行动没有真正进展的时候,急救人员突然想到可以通过手机搜索微信。经过搜索,他们发现了一个名为“邵”的微信号。再次联系120指挥部后,调查组了解到,救助者很可能是一位姓陈的老人。经过多方努力,居委会和急救人员终于找到了住在附近的疑似老人。
到达目的地后,发现门栓插在住户的铁门里,里面的木门没有上锁。然而,通过门缝,护士发现一个老人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匆忙中,王鹏飞急中生智,把手伸进铁门,从门缝里打开门闩,急救人员终于来到了救命恩人的身边。
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守护着他的生命
据王鹏飞说,当他看到老人时,他的右侧完全偏瘫,说话含糊不清。经初步检查,判定为急性脑梗死。急救人员迅速将他抬上车后,在车上进行了急救,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病人有一个弟弟住在很远的地方,后来在救护车上联系了他的弟弟。”
回到医院急诊科后,急救小组立即为患者开通中风绿色通道,并及时进行CT检查。同时,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茶
目前,老人已经脱离危险。王鹏飞说,患者是一名62岁的独居老人,有高血压病史,当时应该是不规律服药。
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呼救?清楚地描述症状的位置
“大多数拨打120的患者或家属都能准确或大致准确地提供地址,我们也能快速联系到他们。偶尔会出现一些找不到的情况。比如路人拨120,分不清地址。我们也将很难找到它。这次手机关机,地址不明。
是寻找很艰难的一次了,最主要是患者的情况很凶险。”王鹏飞对记者说,最近天气寒冷,如果出现一侧手脚没有力气、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楚、嘴角歪斜、吞咽困难等情况,则有中风的可能性,这时就要立即拨打120进行求助。
王鹏飞还强调,在求救电话中,患者或帮忙拨打急救电话的亲友要讲清楚地址,具体到街道、小区和门牌号,并保持电话通畅以便与急救人员建立畅通的联系,提高救援效率。
在等待救援时,如果患者有呕吐情况,可以让其保持俯卧位或者侧卧位,让呕吐物能顺利排出避免其阻塞气道而发生窒息,家属则最好不要随意搬动患者。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
审签 |吴瑕
实习生 |李思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