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北生活视角网 >> 旅游 >> 文章正文

唐三藏主持的建筑 是Xi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发布于:2021-01-07 被浏览:3901次

说到大家都知道的《西游记》,大家一定对唐三藏印象深刻,他最受妖怪欢迎,富有同情心,舍己为人。虽然小说中的情节基本都是虚构的,但历史上的“玄奘取经”却是真实的。而且他不仅从天竺带回了大量佛经,回国后不久还亲自主持了一座建筑的修建。这座建筑不仅是Xi古城的象征,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单,今天它已经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旅游景点。是大雁塔。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古藏出敦煌,行五万里到中亚、印度等地。贞观十九年(645年)他带着657部经书、8尊佛像和大量天竺带回的遗物回到长安。回国后,被唐太宗召见,住在长安鸿福寺,后居稷下。唐永辉三年(652年),大赓济第一任会长玄奘为了供奉从天竺带回来的佛像和梵文典籍,同时也是为了救死扶伤,申请修建大雁塔。

我们知道大雁塔是唐代长安城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大雁塔起源于印度,是玄奘模仿著名的印度佛嘎亚建造的。玄奘书《大唐西域记》记载,他在印度听到僧人葬鹅筑塔的传说,向雁塔致敬。所以宝塔建成的时候也叫雁塔。后来为区别于建福寺所建的小雁塔,称之为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Xi南部的大集结地,也被称为“慈恩寺塔”。塔高64.517米,底楼边长25.5米,是一座七层砖木结构的方形亭式塔。它简单、稳定、宏伟,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自下而上按比例折叠,每层四面都有一个小门,里面有木梯可以爬上去。其实大雁塔初建的时候,并不是一座具有中原建筑特色的七层塔,而是一座西域挡坡状的五层塔,爬不上去。后来随着朝代更替,经过五次大规模的修缮,大雁塔应运而生。

大雁塔是典型的实物证据,证明古印度佛寺——大雁塔是随佛教传入中原,融入中国文化的。作为唐代现存最早最大的方形城堡式砖塔,其本身就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然而,当你走进去的时候,这座像博物馆一样的塔就更加令人瞠目结舌和震惊了。石碑、壁画、遗迹、佛像.是稀世珍宝,其中最珍贵的是珍藏在四层楼上的《贝叶经》。贝多罗的叶子上只刻着密密麻麻的梵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据说认识全世界人物的学者不超过10个。

标签: 大雁塔 天竺 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