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抵押贷款的文件.
近日,央行和保监会发布了划定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红线”的通知。
为了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防范房地产贷款在金融体系中过度集中引发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央行、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例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
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和机构类型,《通知》明确规定了5类机构的房地产贷款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上限,其中大型中资银行7家、中型中资银行17家、小型中资银行、非县级农村合作机构、县级农村合作机构、村镇银行。
控制风险敞口 优化信贷资源投向
银监会表示,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是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约束。
事实上,从国际经验可以看出,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的持续增长可能使其资产质量容易受到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并可能隐藏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许多国家,控制房地产系统性风险是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36个国家将债务收入比上限纳入宏观审慎工具箱,超过24个国家使用了贷款价值比。风险敞口管理等供应方工具通常用于抑制潜在系统性风险的进一步积累。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引入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对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提出上限要求,将从供给侧抑制银行的贷款冲动,有助于降低银行的房地产风险敞口。推动银行形成内部自我约束机制,调整中长期经营战略和信贷结构。
目前,房地产在我国银行信贷中占很高比例,挤压了实体经济的资本供给。《通知》帮助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资源从房地产向实体经济转移,支持制造业、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小微、农业、农村、农民等薄弱环节融资,促进金融、房地产、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分五档设定要求 区域差别化约束
从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的内容来看,该制度充分考虑了组织的具体实际,体现了分类分级和区域差异化约束的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表示,自2019年以来,央行和银监会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体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充分沟通。相关指标充分考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分类分级、差别过渡期、区域调整机制等多种制度安排。
具体而言,《通知》年,7家大型中资银行、17家中型中资银行、小型中资银行、非县级农村合作机构、县级农村合作机构、村镇银行设定了房地产贷款比例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比例上限。
例如,比例的上限
目前,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管理要求,央行和保监会将要求其稳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保持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比例基本稳定。
对于超出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要求其合理选择业务调整模式,并根据年度合理分配业务调整规模,确保调整步伐相对稳定,调整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通知》体现了区域差别化约束的原则。允许人民银行副省级及以上分支机构会同所在地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在《通知》相应档次具体要求基础上增减2.5%的空间内,合理确定其辖区内地方法人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平稳有序推进 对居民房贷影响有限
据了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机制属于长效机制,旨在防止房地产贷款在银行体系全部贷款中的比重偏离合理水平,防范风险敞口过于集中,并不是禁止相关业务开展。
为制度平稳有序推进,《通知》明确了过渡期,对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的业务调整过渡期分别进行了设置。
《通知》明确,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4年。
除采取了分省分类施策、差别化过渡期等多种机制安排外,还将指导超出上限的银行按年度合理分布业务调整数量,有序做好调整工作,避免出现断贷、抽贷。个别调整压力较大的银行,还可以通过申请延长过渡期等方式差异化处理。
为支持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其中包括公租房建设等领域的贷款。为配合资管新规的实施,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产贷款不纳入统计范围。
业内专家表示,为落实资管新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标资管产品回归表内的压力较大。明确回表房地产贷款不纳入集中度管理,意味着政策不会对银行在过渡期内完成资管新规要求产生额外影响,有助于稳定银行预期。
此外,根据公开资料测算,大部分商业银行尚未触及上限,居民无需过度担心买房申请贷款受到影响,存量住房贷款也不会因为该政策而被银行提前收回,短期内对房贷利率不会造成影响。长期有利于稳定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皓